蓮花樓觀
看完莲花楼也快一个月了,三分钟热度的我第一次觉得我可能会爱李莲花很久很久,于是心痒地想着那就正儿八经写一篇长评吧。不写对不住近十年前自己第一次翻开的这本小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谁都会被武林中那道光所吸引。舞象之年便是天下第一,成为统领武林第一人,李相夷——那个武学天赋之惊才绝艳意气风发的少年。
他年少风流,爱与人打赌,会仗着内力深厚震开雨水,衣襟不染纤尘,他颐指气使,桀骜不驯,他是那么耀眼,那么遥不可及。所以总会有人被那光晃的睁不开眼,所以会有人在光芒万丈中滋生蔓延出了不可言说的晦暗阴影。
藤萍的小说里,很容易写出主人公的自负……一开始我其实并不明白,堂堂正正,不屑于玩弄那些鬼祟阴私伎俩怎么就自负了?但琢磨了一阵便明白了,像是李相夷——他的自负傲慢之处不在于他是武林正道第一人,他的自负傲慢之处在于他以己度人,以为推杯换盏便皆是朋友。
然世事多风霜,人心若渊,肝胆蒙炱,患于多欲,沟壑难填,错信一人便如落错一子,一子错,满盘皆输。
太过美好的事物总是为世所不容,如琉璃易碎,如星辰陨落。能够灼伤人的光……怕是不被需要的。所以那个李相夷就因为傲慢自负,死了,死在了人心算计中,死在了那片海上。
李相夷一直都是个智慧超绝的人,死过一次后反思己身,明白了往日因,今日果。他明白了,也看开了
所谓: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
书里的和尚是个俗人,可惜的是李相夷那一身绝世的武功,剧里的和尚是个智慧的人,他虽然可惜那个心无菩提的少年,但却没有拦下少年渡劫的路……
书里的李莲花太孤独了,被挚友背叛的恨意痛苦也好,物是人非的寂寥悲伤也好,他的伤他的病,他的毒都无人知晓,里面最让我难过的一点就是莲花发病时日见鬼魅时他短暂的惊恐……李莲花说他放下了仇恨,我读到的却李莲花不得不放下仇恨更多一点——因为他开始渐渐的记不得了。每次读到最后他和云彼丘谈心这段都会很难过,他的爱也好,他的恨也好究竟是被命运逼到这种境地最后选择自我和解地放下,还是当真是看开了释然了我其实是读不太懂的。
书里的莲花是被嫌弃的(我读到的感觉),所有人都看不起眼前这个胆小如鼠,唯唯诺诺的男子,但都知道李莲花是个好人,所以有方多病,有施文绝这些朋友……但他是被嫌弃的。他没有武功,胆小如鼠,相貌平平,他在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江湖里显得是那么的平凡,李莲花看破的每一件案件背后总会被冠上巧合,运气这样或那样的说辞,好像没有人能看到那平凡后的熠熠生辉的灵魂。
重看小说,虽然知道并不应该,但还是有一种无力感,就是有一种大家是朋友,但对于朋友的苦难却一无所知的无力感……明明是朋友,施文绝明明知道李莲花身上有伤,居然没想过去救他。方多病与李莲花相交六年之久,却还是一口一个死莲花……哪怕察觉到李莲花毒发时的状态不对,也从未想过深究。
书里的佛彼白石,四虎银枪都是不愿意相信曾经惊才艳绝的门主会是眼前这个胆小如鼠,唯唯诺诺,啰里八嗦,唠唠叨叨的俗人。
一开始我并不能理解,哪怕认错,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难道不该求证一下?自己曾经的门主活着,回来了,难道不该激动兴奋?后来想明白了,他们不能认,认了游医李莲花,便是否定了如今功成名就的自己——我等英雄豪杰,怎会有个这等俗气的门主……
还有看李相夷成了李莲花才觉得自己能赢他的肖紫矜之流……江湖儿女,爱恨情仇来得那么直白,得知李相夷还活着,为了怀里的女人,第一时间便是想着怎么弄死曾经的好友……放十年前,他敢拔剑吗?不过是落井下石的小人。
但小人并非大奸大恶,他不过是凡夫俗子而已,李相夷了然,是自己将肖紫矜拉入了他的光辉中,让肖紫矜陷入了一种被光芒灼伤的痛苦的境地,让肖紫矜在李相夷的光环笼罩下寝食难安,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可怜人。所以,李莲花宁肯自裁,宁肯断剑跳崖也不愿再冲着昔日好友刀剑相向,他是命不久矣,但他依然记得曾经的承诺。
剧中的方多病说:“人生在世,皆在自渡。”何尝不是点出了莲花楼小说的核心?
小说里的李相夷也好,李莲花也罢太让人惋惜,太让人难过,那种难过是想一想就忍不住掉眼泪的心疼,他灿烂短暂的前半生,他孤寂落魄的后半生,发病时的无人问津,真到结束时真的只能想到一句:啊,活着就好。哪怕狼狈,哪怕落魄,活着就好。说不定会有个奇迹呢?
我知书中字里行间的才是现实的常态。现实多是我们有心无力的无力挽回,现实多是些对他人痛苦冷眼旁观的凡夫俗子,现实多是得过且过的,蝇营狗苟的经营算计,所以李莲花才这么好,这么可贵,这么让我念念不忘。
江湖游医李莲花,依然是那个心怀天下,心有慈悲的少年,不论世界如何辜负他,他仍然以善意面对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好坏,好坏善恶皆在人心,他在心中种下了一片莲花,想求得一片清净。
他走下神坛,看见众生,成为众生。他不再颐指气使,他不再锦衣华服,他睿智,他谦逊,风度翩翩,进退有礼,虽然不会武功,但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依然在江湖上有了传说。有实力的人,不论沦落到何种境地,都能为自己撑开一袭之地。
剧的改编作为读者,很满意——剧里的李莲花我能明明白白地知道他对于曾经自我的厌弃,所以他能选择原谅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他也重逢了许多故人,有的曾与他为敌,有的曾与他为友,他曾经的敌人总是能一眼便认出他,他曾经引以为友的,却迟迟自欺欺人。李莲花眼含泪水,神情悲戚,语气嘲讽,讥笑李相夷是个笑话,想想也确实可悲——十年了,没有人真的去找过他,笛飞声有角丽谯,单孤刀有李莲花,而李相夷……没有人愿意去找到他。
感谢剧本的改编,剧本的改编真的是太合我意了,书中的李莲花似乎人世间没什么能将他留下了,所以他坦然地接受了自己既定的命运。
而剧中的李莲花还有执念,从一开始他将一切过错咎于己身,背上了五十八条兄弟,还有师傅的性命——不肯原谅自己,到后来方多病,笛飞声……许多人前仆后继的执着如蛛丝般,终让李莲花在人世间有了牵绊……
还好,幸好,他遇见了方多病,曾经的一时的心血来潮所说的话,让方多病记住了,为了实现这个诺言,方多病竭力地奔向他。——想想,客栈初见时,他看着眼前高束马尾,意气风发毫无防备的少年,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李相夷曾经就是喝了信任的人的茶水变成了李莲花,而敷衍淡漠的李莲花是不是因为这个少年的身影让他觉得似曾相识,才不自主地护了少年几分周全?而最终一颗赤子之心的少年终于成了能照耀李莲花世界的小太阳。
他曾经救赎了他,他现在救赎了他。
缘起性空,聚散离合——一切都是冥冥定数。
他与笛飞声本就是,英雄惜英雄,解除了十年前的误会后更是成了并肩前行的朋友。笛飞声从一开始的嫌弃到后来的一句“敬你的坚持”;而方小宝则是被坑了多次后,被眼前这个心眼子极多,足智多谋的人折服;单纯喜欢谦逊温和的李莲花的苏小慵也没有死在险恶的江湖里。所以能让他在虚弱时有笛飞声帮忙遮掩关切地为他传输内力,让他在发病时有苏小慵在一旁三天三夜的照顾,有方多病不眠不休地陪在一旁,毒发时背着他跋山涉水地寻医问药………
他与展云飞重逢,音容虽已改,展云飞却一眼认出他。展云飞说:你现在这样,很好。他懂他,所有的未尽之言都纳在这句“很好”
我想,李莲花内心那处被好友背叛的伤口,终于还是得到了安慰。
还有,那个坚定维护李相夷的刘如京在剧里也给了我安慰……起码他是瞎了才没认出来眼前的人是李相夷。
展云飞告诉他,有人弃剑如遗,有人终身不负,人的信念终是不同的——李莲花说:我错了。
我想,这个时候,他终于是放过了自己,放过了李相夷。
以前看莲花楼小说只想让李莲花变回那个意气风发威风凛凛的李门主,结果结局是疯了,残了……再不敢看第二遍。剧播了之后,再看,便只希望莲花好好活着就行,所以说,剧改编的是真的好,至少给了李相夷一个徒弟,两个知道他所有苦难的挚友,剧中李莲花的一生已经补足了李相夷一生的不完满,结局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人一生的好与坏,终究与外物无太大关联,幸福真的是个很唯心的词。探讨人生的意义本来就是件很没有意义的事情,也许就像李莲花——在磨合了自我的尖锐与周遭一切的矛盾,终是在风霜过后的平静方圆内种下一池莲——也是幸福。
最后总觉得曹雪芹《世难容》这两句很适合李相夷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补充:之前有小伙伴关于之前发的书评与我讨论,说妙玉不如李相夷可怜,我虽然有同感…但一时想不出为什么,因为疑惑,所以我斟酌了一下,二者的不同。
物之所受于天者异,则其自处必高,自处既高,则必趯然有所不合于世俗
——《上刘长安书》
妙玉她自幼聪慧,天赋也是精采绝艳,所学一点就通。显赫的家世却在波云诡谲的权利场中败落,她历经颠沛流离……
我虽也怜惜她少时失怙,命途多舛,但要说心疼她如同李莲花一般是做不到的。在佛门中十余载的妙玉并不自认为是女尼,修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开始的入空门是为了消难,带发修行,后来,父母师父相继离世,她滞留于空门却是不得已的避祸。而后入了贾府,心境上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妙玉不屑于攀附权贵,看不惯腌脏之事。她看得分明,厌烦这一切令妙玉是清高孤僻的,她的清高孤僻来自于她的聪慧,她的家世,她的经历……所以,她质疑,她厌恶,她虽入空门,心却从未离开世俗。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
妙玉与李相夷有几分相似,都是天赋出众,才华横溢,都是不合时宜的畸人。
李相夷虽算不上离经叛道,更多的是恣意不羁,我行我素……原著小说里写得一段是李相夷嫌云彼丘深中孔孟之毒,读书万卷,让他立下誓言,他门下弟子,决计不许读书。所以云彼丘门下,多半都是不识字的;纵是识字,也不太可能通读史书经典。
还有十三年前,夜月色如钩,宫中有一本罕见的异种昙花足足开了三十三朵,李相夷高坐屋檐,以花下酒,坐等三十三朵开尽,携剑而去……
还有折梅,打赌,比武,一桩桩,一件件,可想而知,当年的李相夷有多风流任性~
我们虽爱他真性情,爱他年少轻狂,但这种人却最易遭小人记恨。
李相夷天资愈高,则衬得武林中人更如尘埃;就像妙玉愈洁,衬托得众人愈不洁;李相夷愈是不知收敛,愈是让人想将他从高处拽下;就像妙玉愈有品味,衬托得众人愈是低下……
他们都是不合时宜的,而这种不合时宜大概
是敌不过一句——凭什么?
凭什么天资就比努力重要?凭什么他能一辈子顺风顺水?凭什么她家门遭变还能如此清高,故作姿态?
之前网络上不是流行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高于众,众必弃之。何况他还如此不知收敛……
说到底都是人心罢了……
李相夷坠海后,他没有回四顾门,除了看见了民生不易,四顾门分崩离析的惨状外,更多的我想是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他被信任之人所害,自己也害了门下兄弟,失去了武功,做不了天下第一,也做不了四顾门门主,连心上人要和他分手……真的是众叛亲离。
和尚说云彼丘只找了数月,而其余人也没有接着找下去了,似乎都默认李相夷已死……想想便懂了,毕竟,这样的话,大家都会轻松许多——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当着人人敬仰能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百川院院主,而中间的龌龊伎俩何必告诉世人,去接受世人口诛笔伐呢?将真相捅出,极有可能会影响四顾门,百川院在江湖上的声威……那么将真相说出来,又有國際銅價什么好处,有什么必要呢?
说到底,这些人也不过是普通人——有些私心的普通人,笼罩在天才光芒之下的普通人,其实佛彼白石也好,肖紫矜也罢,他们每个人在江湖中都能算得上是能留下姓名的优秀人才,却因为在李相夷的光环下,他们被衬托得宛如尘埃……
妙玉的行为常遭人诟病,大概是因为她从来都没有放下过,非僧非俗,自傲清高其实是因为她看不开,堪不破。妙玉的判词还有句: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她凭着自己的好恶自己选的一条路,虽艰难,但她走的却极为勇敢,虽然愤世嫉俗,虽然形单影只,但她是勇敢的。
我只能说我欣赏这份勇敢。
而李相夷呢?一个意气风发的天下第一的少年,从神坛陨落,怎么就让人这么心疼呢?
大概是他太通透了吧,大概是他看透了,堪破了,但依然爱着这个世界吧。
小说里他没有执念,便放任自己渐渐死去……剧里他有了执念,有了爱恨,有了挂碍,却依旧走向既定的结局……
了悟后的李莲花他有点像黑塞笔下的悉达多。书里面有这么一段:他理解他们。理解并同情他们不是由思想和理智,而是由冲动和欲望掌管的生活。他感同身受。尽管他已近乎完人,只承受着最后的伤痛,却视世人如兄弟。他不再嘲笑他们的虚荣、欲望和荒谬,反而通晓他们,爱戴敬重他们。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
李莲花尊重生命,爱世人,爱众生,他知——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我心疼他,并非心疼他的结局,而是心疼他入这滚滚红尘的岁月太短暂,我心疼他还未好好享受生活,我心疼曾经鲜衣怒马少年郎二十岁便看尽人间冷暖,人世百态;心疼那个嗜甜的少年年纪轻轻便尝尽苦痛;心疼本该书写传奇却三十而已便看破红尘;心疼素来不喜寂寞的他十年来独来独往,孑然一身;心疼好推杯换盏的他还未与真正知心好友仗剑天涯,挥霍青春,便已行将就木,惋惜他的辉煌太过短暂——他本该有个更绚烂的人生,那个心无菩提的少年最终见众生,爱众生,选择了一条渡人渡己的不归路,他孑然一身,绝尘离去……我们挽留不得,只剩心疼……